(资料图)
中新网河北新闻2月10日电 (杨旭 吴亚平 李世光)“山楂是浅根系生长,树下绝对不能打除草剂,剪枝我们要科学,综合管理我们也要注重科学……”2月8日,河北省兴隆县大杖子镇永合堂村的一家山楂园内,农技专家汪凤江正在实操山楂修剪技术,同时给村民讲解山楂四季管理知识,吸引周边村民纷纷前来“取经”。
据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科学技术普及股股长张海春介绍,春节过后,该局组织农技专家到全县20个乡镇开展果树修剪培训,预计将培训3000余人。
兴隆县是林果大县,全县经济林已发展到105万亩、5250万株,农民人均果树超过220株,果品收入已成为该县20.7万农村人口增收致富的“金钥匙”。
为端好林果“饭碗”,兴隆县坚持科技带动,统筹该县农业农村局、林业和草原局、发展和改革局等单位政策和技术资源,加强对果农的支持和培训,建立了“县农技服务中心—乡镇农技服务站—村级土专家”三级扁平化农技服务体系,瞄准群众需求,常态化举办农技培训活动。依托农技服务体系,利用冬春农闲时节开展修剪技术培训在兴隆县已坚持多年。
用好农闲时间,加快致富步伐,兴隆县的果品加工车间也是一片繁忙。在兴隆县大杖子镇车河堡易地搬迁小区帮扶车间内,工人正在利用山楂数控自动去核机将山楂去核。
“我们这个车间吸纳搬迁来的5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,每天每人能有100多元的收入。这个工作从每年的9月底一直干到第二年的3月,跨越了整个农闲时间。”车河堡易地搬迁小区帮扶车间负责人张玉军说。
“兴隆的山楂品质好,车间内的山楂还没加工完,就已经被外地公司订购一光。”张玉军说,“现在我正在研究上一批深加工设备,争取让村民全年都能在车间务工,同时让山楂在我们村进一步增值。”
如今,在兴隆县发展和改革局的帮助下,张玉军投资300万元的山楂深加工车间正在加快建设中。(完)